901-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设要闻 > 新闻动态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扎根未来城 浓墨重彩书写地大“创业史”
时间:2022-10-11     发布者:

地大新闻网讯 自2012年以来,学校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奋力破解资源短缺瓶颈,奋力追求学术卓越,学校事业发展呈现新面貌,改革创新迎来新起点,开创了全面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新局面。未来城校区的全面建设和投入使用,使得办学支撑条件得到明显改善,5个学院、一批科研平台和万余名师生入驻,有效缓解了学校办学空间不足的矛盾,初步形成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

凝聚共识,南迁办学二次创业

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破解办学资源短缺瓶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启动了土地置换工作,提出处置当时处于闲置状态的汉口校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征地建设新校区。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土地置换工作组”,大力推进汉口校区处置和新校区筹建工作。

新校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及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1年4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简称新校区)建设论证方案,顺利通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5月1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来函,同意支持学校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新校区;11月25日,教育部来函《教育部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等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学校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科技城征地1500亩建设新校区,并同意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汉口校区171.5亩土地。

2011年12月7日,时任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在教育部同意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文件上批示:支持中国地大的发展。

2011年12月8日,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来校指导学校“部部共建”工作时,表示大力支持建设新校区,以此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3月23日,时任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率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城区负责人来校现场办公。校长王焰新汇报了学校土地置换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规划设想等。唐良智就学校建设新校区、处置汉口校区等问题逐一回应,明确表示支持新校区建设工作。

2012年4月28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召开第5次常务会议,支持学校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新校区,并在未来三路以东、科技五路以北区域提供约910亩土地,其中约710亩土地为教育用地,用于建设新校区;200亩土地为工业用地,用于学校与武汉市共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2012年8月1日,学校与武汉未来科技城签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入驻协议书》,新校区正式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

绘制蓝图,高标准规划新校区

选址确定后,为了加快推进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2013年1月4日,学校成立“‘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简称“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撤销土地置换工作小组、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新校区)规划专项工作组等机构,原机构的职能并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负责开展新校区土地购置、总体规划、校园建设、政府竣工验收等工作。校长王焰新任指挥长、时任副校长万清祥任常务副指挥长、时任校长助理刘杰任副指挥长,下设规划部、建设部、招标采购部、设备材料部以及综合办公室等五个科室。

2013年3月6日,学校十一届五次党委常委会原则通过新校区入驻单位及建设规划,明确新校区“535”(5个学院、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入驻单位和机构、9500名学生规模、1000名教职员工的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按照“地大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将新校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型现代校园。

为加快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2013年5月,时任校领导郝翔、王焰新、郝芳、万清祥等多次组织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相关人员,前往杭州、上海、天津、南京等地,考察并邀请了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SOM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的规划单位,参与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新校区的建设思路。

2013年7月5日,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在学校八角楼举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直属基建处处长韩劲红出席评审会进行指导,并赴新校区选址地块进行现场踏勘。

2013年7月6日至10日,学校对3个新校区总体规划候选方案,通过现场投票和网络评选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2013年7月12日,学校校园规划建设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八角楼召开。在校校领导、校园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各拟入驻新校区的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3个新校区总体规划候选方案进行了现场投票。29日,学校校务会议专题研究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作为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标方案。

根据总体规划方案,新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7.34万平方米(地上437750平方米、地下13565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约30亿元。整个校区按照“一核、一脉、一环、四轴、五区、组群式结构”进行设计,即围绕校园核心建筑——图书馆,依托现有谷地和带状水系形成的山水绿脉,通过环绕校园的21-25米宽主环路,形成展现地大特色校园文化的东、西、南、北四条文化景观轴线,以绿地开放空间自然隔离,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区、院系科研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与后勤保障区五大功能区,实现区域内组团式建筑相对独立、有效连通、高效运转。

学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新校区周边规划建设中约大学中国校区、岱家山庄教职工住宅小区、岱家山碳中和公园等,形成新校区、资环院、中约大学、教职工住宅小区、运动休闲园区等“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

凝心聚力,高质量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准备工作快速推进,但仍面临建设时间紧、开工审批手续复杂、使用功能需求未明确、资金投入大等方面的压力。学校以汉口校区置换资金为基础,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并成立专班专人,重点办理建设项目政府审批手续,沟通明确入驻单位的功能需求,加快办理土地权属证明等工作,破解开工前的各类难题,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扫清障碍。

开工初期,新校区建设工地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施工现场杂草丛生、沟塘棋布、不通水电……面对种种困难,新校区建设指挥部迎难而上、自力更生,将当地政府提供的村民楼房简易装修后入驻办公,接通临时水电,开展场地平整,修建施工道路等,为后期大规模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推动解决拆迁遗留问题。

在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及海内外校友的关心支持下,新校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8月8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时任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时任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吴一民,时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文彤、副主任闫忠宁等出席,与学校领导一起推杆启动项目建设并培土奠基,新校区进入大规模施工建设阶段。

2015年10月24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检查新校区建设工作,对新校区的战略定位及规划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11月2日,鲁昕再次至新校区考察调研,并高度评价了新校区建设工作。

在新校区建设期间,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省、武汉市区等各级领导多次至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新校区的建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新校区共440多个项目,在建设最繁忙的时候,场内施工单位达155家、监理单位13家、施工人员2500多人…… 新校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天不一样。为规范工地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在施工现场建立了“十个一”的工作机制,即:每一天/夜(含节假日)均有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每个项目开工前,组织一次工作交底会;每个项目图纸会审前,组织一次图纸预审;每个项目组织一次《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评审会;每个月与监理单位召开一次监理工作交流会;每个月召开一次部门工作总结会……通过抓质量、落实具体任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确保所有在建工程受控、在控。

在新校区建设期间,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全方位支持建设工作,并首次派驻纪检组落实廉政风险监督责任,为建设工作“保驾护航”。校内各单位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广大师生及校友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汇聚形成新校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新校区先后有25个项目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图书馆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是湖北省当年度入选的唯一一项高校类建筑工程;《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环境学院办公楼获评“2021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

2019年是新校区建设的“大考之年”。按照时任党委书记何光彩提出的“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理由”的工作要求,和学校党委要求新校区务必于2019年8月25日投入使用的决策部署,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知重负重、拼搏奉献,决战决胜新校区建设工作,确保新校区如期投入使用,向师生上交了一份质量优质、功能合理、造价节约、党风廉政和安全生产零事故的满意答卷。

蓝图变现实,办学空间极大拓展

2019年6月,经广泛征求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原校区、新校区分别命名为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南望山校区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邮编430074;未来城校区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邮编430078。

一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强化校园功能分区和整体美化,在绿色景观、水资源回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建筑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夯实了生态校园建设基础,着力打造宜学宜居、润物无声的近零碳生态绿色校园。2021年8月,未来城校区荣获“湖北省近零碳校园试点示范项目”和“武汉市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2019年8月25日,6700余名学生陆续搬入新校园。2020年8月,随着经济管理学院及各入驻单位2020级研究生约3300余名学生迁入,未来城校区达到万人办学规模,入驻单位教职工近1000人。

历经5年建设,未来城校区建筑面积达到52.46万平方米。学校圆满完成了开疆拓土、南迁二次创业的历史重任,办学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

  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分别由2012年的1704亩、79.8万平方米,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2214亩、138.6万平方米,极大地拓展了办学空间和资源。“一校两区四基地”(“两区”:南望山校区和未来城校区,“四基地”:周口店、北戴河、秭归、巴东等四个学生实习基地)的现代化校园格局正式形成,书写了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的奋进之笔。

(来源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编辑 程晓龙 审稿 陈华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 388号 访问量: [803122]
电话:67885136 技术支持:67884088